人家問,大學二年級了,還有一年就要面對工作,我有甚麼打算?
沒讀大學的時候,我一定會毫無疑問地告訴他:「我要做一位老師。因為我有一位對我很好的老師,他鼓勵我要勇敢地向著未來進發。而且在我的成長裡,我受他們的啟發極多,我要回饋那些於我有恩的人,學他們去為他人付出。」
常常有人說「你的樣子很適合做一位老師。樣子誠懇,帶點認真。」聽到這些話,我常常想,我有做老師的潛質,就這點就令我可以沾沾自喜了。
然而,讀完大學後,我真有這個能力去做一位老師?我有能力去回答學生的提問?在他們面前寫錯字,如何自處?我真想做老師嗎?單純一個「回饋」的心願足以叫我為自己的將來做決定?做老師的本質是什麼?
到現在,我不敢輕易地說要做老師了,我怕面對自己的提問。
要不,做記者也可以啊,中文畢業的人可以去做記者。我喜歡寫文章嗎?天天寫,而且要寫的很快?還要跑到室外找新聞,兼顧拍照,我有這個能力嗎?我有這樣的恆心?
不做老師,不做記者,也可以做其他的吧?
其實也不是做什麼的問題,我把事情的本末倒置了。有東西想說,所以做記者,不是為了做記者,做了記者就去寫東西。想寫東西可以有很多方法,不一定要做記者。想做老師是因為想教人,不是為了做老師才去教人的,想教人有很多方法,不一定做要做老師。那麼,我真的那麼喜歡寫東西?我真的那麼想教人?
要是不問我想做什麼職業這問題,那問為什麼要做?做的意義是什麼?
大學二年級了,要想將來了。我的將來?大學是要人想將來的時期,別輕言放棄就是了。
別把對生活的熱情弄丟了。